個人網站:小樓・RIZE
幾年前,我一位朋友在例行健康檢查時,被發現腦中長了一顆不該出現的腫瘤。那時候他 37 歲,孩子剛上小學,工作剛升主管,日子看起來正要起飛。
確診那天,他低著頭、苦笑著對我說:「我不是怕死啦,我是怕沒得選。」
這句話我一直記得很清楚。
當你的人生突然被按下暫停鍵,不是什麼都不能做,而是「很多事都得選擇,但不一定有條件選」。
能不能換醫院?能不能請假不工作?能不能不告訴爸媽、自己一個人處理?
這些聽起來很簡單的選擇,背後都有個前提:你要有錢、有時間、有心理準備。
而這,就是我後來開始重視「重大傷病」風險的原因。
台灣的醫療制度很不錯,健保讓我們享有高品質的醫療照護,很多人都覺得「生病就醫院看就好」。但事實上,當疾病的程度超過某個界線,它影響的就不只是身體,而是整個人生結構。
以健保制度來說,「重大傷病卡」是針對 30大項特定疾病(包含癌症、慢性腎衰竭、洗腎、中風、重度燒燙傷、帕金森氏症等),提供的免部分負擔機制。只要通過審核,這些病的門診和住院治療費用就能減免自費負擔,對病患來說是很實質的幫助。
➡️ 衛福部重大傷病項目表
但我想說的是,重大傷病卡 ≠ 現金支援。
你仍然要面對這些問題: